有效整合语文文本,主题阅读整体认知

时间:2022-03-19 09:41:40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到在阅读中学,在理解中感悟,基础知识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出现,通过整体性的感悟,把握一个阅读主体单元的思想和理解方法等,打通思路,把握自己思考和整体性的思路,我们把语文文本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主体阅读的方式加深自我认知和思考。
  关键词:语文;文本;阅读;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19)10-013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25
  高中语文课程培养的是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文章内容的不同意思和表达,我们要有效地进行有效的编配,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理解和思考,从中整体把握文意,找出同类文中的异同点,将相同的东西融合到一起去,发现文章阅读分析的要点,有效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有效的表达。
  一、诗歌的分析比较——有效体会作者情感
  高中人教版语文中诗歌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对于诗歌情感和思想内容的表达以及诗歌情境的把握,成为了我们学习和鉴赏的重点所在,其中作者的情感就是需要我们通过字里行间去分析比较。
  (一)大江东去,站在浪尖的豪放,悲壮的勇气
  例如我们学习高中古典诗词中的豪放和委婉两种风格,如何去有效地比较和鉴别,作为教师,如果单纯割裂了诗词的思想内容,只是探究其意义,我们不能够发现其中的词句对于诗词风格的影响和情感表达,例如豪放派诗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婉约派柳永的《雨霖铃》来举例比较,我们学生在诗歌鉴赏的学习中,应该去顺应和同化诗人的情感,融化与自身,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像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基调是豪迈和奔放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些词语的恢弘和画面的博大,首先让我们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气势雄浑和宏大画面,我们通过诗词产生的意象就可以联想出当时的场景和画面,让我们感觉到热血沸腾和豪放的气势,这是单首词给我们的印象。
  (二)多情自古伤离别,委婉中的缠绵
  而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带有哀伤色彩的句子,使我们的情感色彩突然变淡,将我们带向一个凄冷与缠绵的情境之中,我们的心也不免随之沉落,这就是我们的感情顺应了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婉约派带给我们的一种缠绵和情感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模块化主体比较学习方式,将它们放到一起去学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对于作者内心的把握。
  二、现代文的有效比较和学习——同一作者作品的统一学习和认知
  除了诗歌的鉴赏和比较之外,现代文也是我们学习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比例文章,更主要的就是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比较,去分析作品中的共同点,体会我们情感的表达和分析。
  比如鲁迅的文章,在文中很有名的一篇就是《祝福》。其中大部分属于记叙,在记叙中还带有作者的自我情感与议论,这篇课文就是一篇略带散文性质的记叙文,同时含有作者的议论与情感。针对同一题材的文章进行研究,就是从它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基本要素进行行文的。
  我们发现《祝福》这篇文章鲁迅采用含蓄批判的方式,采用曲笔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表达,这种含蓄性质的表达旺旺绵里藏针,直接到达现象的本质,同时又能够体会作者的行文风格,就有极大的批判力,从阴暗的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更多,学习到了更多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射和批判。再者我们通过拿到《故乡》这篇文章与之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故乡也是阴暗的晦涩的,我们通过作者鲁迅回到故乡之后的所见所闻进行展现,发现文章的情感基调和《祝福》是一样的,于是我们就获得了对于作者行文风格的初步感知。
  三、从文本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师要学会发现文本体例的相似之处,进行内容的有意识拉近和模块化整合,从中具体细分出同一体例研究的切入点,对论述风格体例的研究是文本教学的一种重难点,也是授课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方,它一般包括文本题材和文本语言两种,而这种就可以归为论述风格的相同或相近性,研究的途径就是通过课文的模块化,加强对比。
  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前者重在思想表达,后者重在情感抒发,行文风格都是唯美的,行文目的又是不同的。同时对于风景的描述,朱自清先生在欣赏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其中的,整篇文章所描述的就是作者一路的感悟与体会,也带着自我的感叹与感悟,特别是对于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思考,都融入到了这浪花当中,更加激起了思想的波澜。俞平伯先生于闲散当中沿河巡游,思接千载,笔触及处,禅机处处,在茶香缭绕当中,感悟历史沧桑,在谈笑自如中思索古今兴亡,朱自清闲庭信步,自在大方而悠闲。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阅读在于对于情感的理解表达和有效的感悟,在于对于同一个作者不同篇章的比较和分析,在于对于不同作者同一篇文章的把握和分析,在于对于不同作者同一篇文章的分析和思考,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来说,我们需要将它们放到一起去思考,通过模块主体性质的对比学习,提升思维空间,在对比当中有效地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冯克诚.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实用手册[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赵倩倩(1983.4— ),女,汉族,安徽濉溪人,中一,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推荐访问:认知 语文 文本 整合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