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3-06-16 15:25:03 建党100周 来源:网友投稿

朱 颖,邱云慧,陈 琦

(兰州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着眼激发昂扬斗志,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加强党史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学好党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又要使我们共产党人奋斗的事业后继有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教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是十分必要的。

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精炼、内涵丰富,其立体化的内容结构不仅要求我们要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也要整体系统地认识伟大建党精神认知层次、目标层次、特质层次和主体层次的逻辑关系。

1) 认知层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未曾放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考验过程中愈发的坚定。从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让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还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它能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民族生死存亡时刻,无数民族英雄愿意舍生取义,想要探索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奈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皆以失败告终。早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探索中反复对比,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检验,其科学性将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终极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不断与错误的思想观念作斗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对共产主义必然会实现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真理体现,也是追求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精神体现。

2) 目标层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坚定性。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2]。”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它的使命就不是一般的责任,而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责任和政治底色。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创刊号中发问:“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实践始终与中国人民在一起,消灭封建剥削,消除阶级斗争,努力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目标坚定明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分别完成了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再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完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逐步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目标精神始终不变。中国共产党把实现阶段性目标和制定长远目标相统一,各阶段目标协同推进,持续优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兼顾好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好短期目标,正是这一个个的小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接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3) 特质层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鲜明性。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不怕牺牲”就是不畏惧风险,在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是敢和一切违背人民意愿的行为斗争到底。百年历程探索艰辛,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从来不缺不怕牺牲的勇气和英勇斗争的品格,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自古至今,中国没有哪一个集团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建党百年既创造了奇迹又筚路蓝缕的攻坚克难,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冒着被逮捕,被杀头的风险也要传播马克思主义,也要进行革命斗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令人感佩的英雄,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精神。这些英雄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的2 100万革命先烈,是平均每前进300米就牺牲了的一个个的红军战士,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新中国建设者,是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1 800多名扶贫干部,还有那些倒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共产党员,我们才能创造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过程中锻炼了不怕牺牲、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意志和风骨品质。

4) 主体层次:“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性。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忠于党,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对党忠诚具体体现在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忠诚上。忠诚的党性是基础,全心全意为民是目的,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必然要求。“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词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建党百年的历程中,那些没有坚持政治操守的人都已被革命大浪淘沙。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个斗争胜利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是无私的,它不代表任何特权阶级,也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在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中不断发展壮大。无数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珍贵年华践行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认知层次、目标层次、特质层次和主体层次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既要有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优势,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其内涵,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1) 伟大时代之需:符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高校承担培养时代新人的作用不可替代,而大学时期是锤炼学生品格、塑造学生性格的关键时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把青年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新时代青年要遵循“六个下功夫”“六个下功夫”内容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十分契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带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体现出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需要青年学生学习。现在的青年学生,一出生就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想要让青年学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必须得重温百年党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青年学生“增强知识见识、提高综合素质”。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初心使命就是努力学习,增长聪明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正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谋而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青年学生“培养奋斗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筚路蓝缕,但中共共产党人从不退缩,青年学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青年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中国共产党人党性和人民性内在统一就是最好的品德修养。青年学生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在奋力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使青年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发展同向同行。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好才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青年学生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要以史为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埋头苦干才能开创美好的幸福未来,才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 现实教学之需:满足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教育建设的现实需求。

思政课的体系化建设,目的就是要努力把大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根正苗红的时代新人。大学期间,青年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系统化,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因此加强思政课的思想引领教育价值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尤其高等教育阶段,思政教育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主阵地上要灌输和讲授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鲜活事迹,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精神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推进革命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掌握党和国家的奋斗历史,掌握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历史趋势,使学生从灵魂深处感知优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当前,秉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用现实教育案例加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和政治品格,是践行思政课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提高道德情操的教育任务。用现实和事实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让青年学生成为充满自信、有雄心壮志的时代新人。将伟大党建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就是把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和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以更高水准满足思政课教学的实效需求。这也是向党的二十大最好的教育献礼。

3) 凝聚力量之需:凝聚青春梦想,实现青年学生的力量追求。

从“五四”运动,到“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再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5]”。伟大党建精神和革命领袖的期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以饱满的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发挥出强大的时代创造力,如“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等等,这就是凝聚青春梦想的创新精神。党的百年征程筚路蓝缕但也成就了非凡事业,归根结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新时代走向繁荣富强的创新发展之路,同时也是青年学生实现力量追求的奋发时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6]”,千百年来,中国的青春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永义前行的磅礴力量。国家未来属于青年,民族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几十名党员到现在的九千多万党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少不了一代代青年学生意气风发的加入。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奉献给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青年学生要常常修炼、不断体悟,不断进步。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志存高远的有为青年,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储备有生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就是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学生感知先辈的创业精神,感知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1)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渠道育人作用。

坚持不懈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任务,要把党史学习作为青年学生的必修课和常修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在宏观层面上,把伟大建党精神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的课程主线贯通,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相关课程讲授的全过程。在微观层面上,把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容与教材相应的模块融合。如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模块相融合,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同树立价值观模块相融合,对于教材中“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可系统的从伟大建党精神的角度阐述,在讲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时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等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清楚系统地讲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要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伟大实践造就了如此伟大的建党精神。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的课程内容与“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的精神紧密结合,要引导学生认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了解重大成就,理解历史意义并汲取历史经验。要鉴史知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如教材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可融入伟大政党和伟大建党精神,围绕历史主题阐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形成。根据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阐述中国共产党产生进程中产生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影响,让学生准确把握新征程中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引导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又要保持其时代性。老师要先学后教,只有老师弄懂弄通最新的理论内容,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讲教材绪论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和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发展趋势”均可融入党的百年奋斗所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要看到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意义,这种世界眼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视野相契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统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就是让青年学生了解我党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和标志性的成果。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教材第二章“的坚持统一战线”,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以“习思想”为代表的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保证,使学生明白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就是伟大的建党精神。

2) 以社会实践为推动力,大力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实践教学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除了课堂教学这种显性教育以外,也要加强隐形教育方式。加强青年学生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方式之一就是增强实践教学的带入感,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好的自觉学习反映。建党精神是抽象的,但是在党的百年历程中那些感人革命事迹是客观具体的鲜活的。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创新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的:

首先,在校内,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浓郁的思政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学校开展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宣讲活动,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举办各种演说比赛,组织红色主题文艺汇演,让学生讲大国工匠、乡村振兴和劳动模范的故事深化党史教育精神;
还可以短视频和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把课堂反转与新媒体结合起来,让新时代大学生站上讲台,站上信息平台,把他们理解的建党精神分享给公众,提高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好“青年大学习”和“学习强国”等学习渠道,把他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体悟表现主流媒体上,传播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其次,充分运用校外各类实践教育资源,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教育协同机制,持续强化建党精神的常态化教育方式。例如,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开展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身临其境的感受革命精神。截至2021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85个,全面覆盖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到解放战争胜利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如甘肃的会宁红军会师楼、嘉峪关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党史和弘扬建党精神的学习资源,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学生也可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还有,学习借鉴党性教育的“延安模式”,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以红色教育资源为媒介,积极动员学生去当红色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让大学生参与和体验现场教学,通过查文献、看纪录片和收集整理历史资料来口述历史,既能够很好地身心融入,又能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革命先辈走过的路、吃过的苦,深切感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筑牢信仰的根基。

3) 挺进网络新媒体,增强新媒体矩阵下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解读。

现如今每一位青年学生都是网络新媒体的参与者,抖音APP、快手APP、B站等平台深受青年学生喜爱,“00后”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极容易受网络新媒体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类生活方式已经从平面识读模式进入到视觉感知和信息获取时代。抖音APP的内容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又适应快节奏生活方式。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0日,在校大学生抖音用户数已超2 600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近80%。抖音APP互动性强,社交黏度高,加上创意的剪辑手法能大大增强内容的传播性,且抖音APP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推荐机制是根据大数据兴趣推荐,能方便满足那些对党史以及建党精神感兴趣的同学的内容汲取量。再如B站86%的用户都是35岁以下,新增用户平均年龄都是20岁左右,它是青年学生网络文化的集中体现。截至2021年6月,泛知识类内容占B站全平台视频总播放量的45%。2020年有1.13亿用户在B站学习,这个数字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三倍多。它的平台特色在于漂浮于视频之上的随时评论功能,超越了观看视频的时空限制,能够营造更好的视频学习氛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具有传统实践模式不可比拟的新优势,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自媒体一些信息也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部分内容的立场和观点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因此高校思政课在教法创新上应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弘扬主流价值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创新建设中,净化网络思政教育和学习环境。所以,一要加强高校思政课在官方媒体宣传中积极作用。官方媒体具有权威性,加强官媒中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教育内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
二是加强网络新媒体思政教育导向,伟大建党精神是强有力的精神资源。基于网络大数据,给学生推送其感兴趣的优质内容。根据学生的转发、点赞和评论,分析这些数据背后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把他们的困惑与伟大的建党精神结合起来,积极解决学生们的思想难题;
三是增强青年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鉴别信息真伪,辨别是非,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自觉维护伟大建党精神等正能量信息,是思政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之路。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可通过虚拟VR将数媒技术与思政课的教学资源相结合,采取全情景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视频视觉审美的学习需求。通过现实AR和“互联网+”的方式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实现创造性育人。

猜你喜欢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建党百年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庆祝建党百年(五阙)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推荐访问:建党 新时代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