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11 09:38: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红军长征中,先后有红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两支队伍途经广西桂北地区。在一些党史军史书刊中,对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记述中有诸多误述,需要加以考析订正。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红军过广西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长征的伟大胜利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红军长征;红军长征过广西;史实辨析;伟大意义;经验启示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长征(以下简称“红军长征”),1936年10月胜利结束。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人间奇迹,是革命与反革命和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是一次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探索。伟大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与此同时,红军长征过广西,既进行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恶战——湘江战役,又是长征以来所要通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因而红军长征过广西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的影响。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还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深刻启示。
  一、红军长征
  长征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在这一意义上,红军长征包括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四支队伍,历时两年,行六万五千余里,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为此长征被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933年9月至1934年夏,蒋介石用重兵向中央苏区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当时,在党内由于深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影响,加之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和党中央代理书记博古的错误决策和指挥,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在各路战场上屡战失利。到1934年4月底,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至此,中央苏区已经丧失了60%的地盘,打到最后只剩下6个县城。在此极其严重的情况下,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发展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开始作退出中央苏区地的准备,并决定派两支部队为前导,退出湘赣边区根据地,一支向湖南中部转移,即红六军团西征;另一支由闽浙赣边区北上,即红七军团北上。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军队向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动总攻击,红军完全陷于被动。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率中央红军主力突围,实行战略大转移(后来称为“长征”)。与此同时,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1934年冬,国民党集中40多个团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红二十五军和红十军团于当年11月分别从河南羅山、赣东北开始长征(红十军团长征不久就失利)。1935年9月,国民党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新的“围剿”,11月红二、红六军团(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4月向西转移,1936年4月张国焘的南下行动遭到失败后,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被迫于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静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此外,笔者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党和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时,应当将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同作出战略转移的决策加以区别开来。尽管这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一方面中央红军遭受重创,中央苏区愈益缩小,最后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可以说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中央苏区的失败,无疑要归咎于错误路线,但导致这个结果后怎么办?在当时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死守,与中央苏区共存亡;一是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因此,红军长征从战略转移的决策来讲,则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伟大探索。
  (二)红军长征的主要过程。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共历时两年。红军长征史大致上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也有的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一1934年10月10日)。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中共中央于1934年7月先后派红七军团北上、红六军团西征。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率领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二是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期间,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中,相继突破了敌军设置的第一、二、三、四道封锁线,但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中,红军伤亡2万余人(对于这一数字在史书和一些资料上存在多种不准确的表述,笔者考析认为是2万余人)。与此同时,鄂豫皖苏区的红十军团从赣东北开始长征,不久在皖南遭敌军伏击,除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三是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1935年1月中旬,遵义会议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6月14日,中央红军主力在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四是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5日-1935年10月19日)。193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提出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先是阻扰中央北上方针,后又提出南进主张,并另立伪中央。对此,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于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结束。五是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20日-1936年7月1日)。10月底,中央红军在甘泉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1月下旬,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12月中下旬,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提出“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两大任务;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发起东征战役。与此同时,张国焘在南下途中不断受阻,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激战中损失惨重;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南下行动失败。为此,张国焘被迫于6月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六是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2日-1936年10月23日)。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会师后,改为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9日和22日,红四、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和静宁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推荐访问:红军长征|广西|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