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崇村的乡愁(散文)

时间:2023-08-03 17: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军

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距省会海口市中心约38公里,行政区划分布在红旗镇墟的东北部,面积10.6平方公里,道崇村委会管辖13个自然村,431户,人口约2100人。是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走进道崇村辖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波光粼粼的道崇水库,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发出丝丝金色的闪光,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湛蓝的湖水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有的还跳出水面,互相嬉戏、玩耍,好不逍遥惬意。抬头仰望,高悬的天空是那样的蔚蓝,放眼远眺,一排排树木像列队站着的士兵排列得整整齐齐,道崇岭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依稀可见,环顾湖面四周,感觉整座水库宽阔无比。目睹此情此景,人们的心情会变得舒畅开朗起来,人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此时此刻的道崇村,不正像是一幅“水清、湖畅、岸绿、景美、山秀”的人间山水画吗?我不禁连声赞叹道。

驱车奔驰在道崇村道上,有时会从村庄里传出音响播放琼剧的演唱、木偶戏的表演、八音演奏的声音,听到此声此乐,人们会不禁放慢车速,凝神静听,这从小听到大的声音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亲切、多么的留恋啊,真是百听不厌,声声入耳。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这声音是我们祖祖辈辈传唱下来的乡音啊!

走进农户家中,可以看到这家正在制作薏粑,那家正在烹煮笠饭,还有另外几家在调制红糖年糕、油炸乳鸽……这些从古流传至今的美食,正是我们舌尖上一直追求的味蕾,也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乡味呀。

走进农家小院,可以看到院里堆放着木耙、簸箕、竹筐、米筛、鸡笼、鱼篓等等,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民间手工艺品,我们不禁为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击掌称赞。这不仅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手工艺品,还是我们农耕文化时代发明创造的见证,这些手工艺精品不正是我们可以自豪地拿出来向世人展示的乡艺吗?

在道崇村,有一种传统节日叫“公期”,“公期”期间,村民、家人、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共聚一堂,热闹非凡。主人会拿出最好的美酒美食招待客人,宴席间,主、客人会频频举杯互相祝福,共叙亲情友情,共享生活乐趣,共商发展大计。愉悦的心情都洋溢在每个人的笑脸上。还有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这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构成了道崇村民年复一年都要欢度佳节的乡俗。

走进道崇村乡情展示厅,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村史介绍:有该村历史沿革、革命烈士英雄榜、新时代风采人物、“金秋助学”全家福……一幅幅图片的展示体现的是道崇儿女心系桑梓造福家乡的浓浓情怀,这正是道崇人骨子里装着的乡情啊!

道崇村“乡音、乡味、乡艺、乡俗、乡情”的“五乡”文化,汇集成为道崇人心中记忆和向往的“乡愁”。

置身道崇大地,那弯弯的河水,青青的山岗,蓝蓝的天空,袅袅的炊烟,古老的村庄……怎不叫人流连忘返,怎不叫人深情眷念,乡愁难断啊!

朋友,你想知道这乡愁是怎样蜕变出来的吗?你想知道这乡愁背后的故事吗?你想知道道崇人为了这乡愁是怎样默默地付出吗?好的,还是让我一一道来吧。

道崇村原是一座古村落。明末初期,在红旗镇东北部约4公里处,有一个至高点也是旷坡之地,是乡村行人来往的中心地带和必经之路。村民便在此地搭起简易茅棚做些生意买卖,天长日久后,在此又建起了简单的瓦房,居住下来,还开荒种植了农作物。从此,村民陆续建房,自发成为了一个小市井。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取名“道崇市”。理由是:此市从崇祯年开始产生至道光元年取名,故取名“道崇”。道崇村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庄,解放前的1926年,道崇村就成立了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道崇村的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道崇村还是一座较贫穷、落后的村庄。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橡胶和水稻这种传统产业过活。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横扫琼岛,道崇村各种作物损失惨重,橡胶树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大多数都被台风拦腰斩断,村民们一下子失去了主要生活来源。

在这艰难时刻,道崇村以支部书记吴海山为首的一帮人站了出来,不等不靠不要,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开始了新时代产业结构大调整,寻找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径。吴海山和支部成员随琼山区和红旗镇组织的参观取经团前往广东、福建等地考察,发现琼山的山柚品质好,含油高,比内地有优势,山柚油在市场上不愁卖,于是决定上马山柚种植项目。决心一下,说干就干,首先开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把分散经营的小块耕地重新统一规划,整合为大面积的耕地进行分包经营,这大大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促进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村里采取“五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即统一管理、统一机耕、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土地置换便于集中种植管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充分发挥“老区人民革命精神永不倒”“树倒人不倒”的大无畏拼搏精神,大力号召群众加入山柚种植基地建设,推动基地顺利建成投产。为了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在种植技术上,村党支部还多次邀请专家来到田间地头给村民进行指导。

山柚基地经过3-4年的生长期后便可以收获。2018年,道崇村开始正式销售鲜果,生果年亩产约1000斤,产量会逐年递增,营养价值极高,一亩生果的收入高達8千元至1万元。目前全村共种植山柚2560亩,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山柚种植成功后,村党支部又和企业合作上马山柚茶加工厂项目,使该产品的链条延得更长,村民的收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尝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后,道崇村党支部乘势而上,发挥村集体土地多的优势,引进海南大湖桥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道崇村委会的边洋村共建生态休闲产业——三角梅共享农庄。公司与道崇村委会签订了帮扶协议,以“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方式,种植三角梅800多亩,联合助力该村三角梅产业健康发展,近几年,又将该产业致力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边洋村村民就是村企联建的受益者。据村民吴爱菊介绍,她通过参加花卉种养技术培训,掌握了相关技能后,应聘上了本村共享农庄的工作。在家门口的基地打工挣工钱,又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是一举两得,赚钱和顾家两不误。

三角梅共享农庄科研经理李雪青说,农庄以独特的海南省花三角梅主题文化花展为特色,以革命模范村边洋村的红色文化为精髓,以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全力打造“看花海、走花道、闻花香、品咖啡、听花吧、购花物、爱花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体验,努力打造海南最浪漫的爱与幸福农庄。农庄既提供了独特田园风光的休闲生活享受,又弘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既给周边的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又以扶贫资金入股、庭院经济合作等多种方式带动道崇村及周边的贫困户和脱贫户发家致富,每年举办三角梅花展、中华“花朝节”海南赛区等活动,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借助知名度,道崇村党支部围绕本地红色资源做文章,在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下,开辟了边洋村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寓教于游,引导青少年学生、游客重温革命历史,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的力量,通过这些举措来促进道崇村的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据介绍,三角梅共享农庄建设以来,直接给所在地边洋村村民增收1650万元,解决就业35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花卉2200亩,实现年产值1.2亿元,间接带动就业170多人。三角梅产业已成为道崇村另一支柱产业,一张令道崇人引以为豪的靓丽名片。

道崇村党支部并未因为成功建成几个大项目而沾沾自喜,坐享其成。而是再接再厉,努力探索,继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紫玉米种植产业就是道崇村党支部近期探索获得的又一成果。为了选出经济效益高、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村党支部成员多次外出考察取经,最终决定从三亚的南繁种子基地引进紫玉米品种,这种玉米看起来紫得近乎发黑,但花青素含量高,经济效益也好,深受市场青睐。村干部决定自己试种,成功后再动员村民种植。另外,村党支部又拨出百亩村集体土地参与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干部试种成功后,便开始发动村民们种植,在一处紫玉米地里,种植户老梁在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据他介绍,目前紫玉米市场价5元一个,每亩紫玉米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他试种了2亩,接下来还会扩大种植规模。目前,道崇村已种植紫玉米500亩,带动周边50户村民参与种植,紫玉米全身都是宝,玉米芯、玉米粒、玉米苞叶都可拿来当茶泡喝。

有了山柚、三角梅、紫玉米等支柱产业后,道崇村党支部还未停下脚步,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居安思危,作更大更长远的打算,让村民收入更上一层楼。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道崇村党支部决定干一项大手笔的工程。即以“党支部+基地+农户”等方式,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带动的现代旅游业,兴建现代万亩香水椰子生态产业大观园。据项目投资方海南现代科技集团万亩椰林项目负责人陈家远介绍,项目已启动三年多,投资超3000万元。希望通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省级共享农庄,在旅游板块发力,打造休闲康养和乡村全面振兴基地,吸引更多人到道崇村休闲旅游和消费。

据了解,目前,道崇村已在800亩地上种植了上万株矮株香水椰子。20多名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在大观园里打工,除了获得经济收益,他们还能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平日里,道崇村委会尔裕村村民梁启辉在万亩椰子生态产业大观园打工,认真学习技术,并经常盘算:等技术学到手后,自家的15亩香水椰子就有希望了,亩产两三万元,一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

此外,道崇村党支部还进行了多个项目的储备,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如龙眼基地、荔枝基地、凤梨基地、槟榔基地、胡椒基地等。

乡村振兴,不仅要村美,民富,还要精神富足。道崇村党支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又走在了前列,请看:

打造了一支坚强能干的志愿服务队伍。招募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农村党员、乡村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大学生等为志愿服务队员,坚持以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为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全体道崇人都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志愿服务做到全覆盖。有老人日间照料室、长者食堂、老人活动中心、理疗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运动场、文化礼堂等文体活动服务功能场所;
有幼儿园、大讲堂、村史馆、技能培训室、心理咨询室、法律及健康咨询等教育服务功能场所;
有电子商务服务站、禁毒协会和司法调解室等综合便民管理功能场所。通过各场所的服务功能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笔者趁着到道崇村调研之机,拜访了道崇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山同志。交谈中曾询问海山同志,近些年来,道崇村党支部荣获省、市、区授予的优秀党支部等光荣称号,道崇村被评为海南省2022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道崇村还是全省的革命模范村。特别是2022年5月,道崇村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联合举办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是海口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成绩显著,荣誉满满,今后有何打算?海山同志却笑而不语,径直带着笔者到村委会办公场所二十大精神宣傳墙上看几幅巨型的连环画,画的是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故事新编。内容是兔子乌龟赛跑,兔子开始跑得很快,遥遥领先,乌龟不甘落后,拼命追赶,无奈速度太慢,始终追不上兔子。兔子见状,便回头背起乌龟一起跑,共同向目的地——赛跑终点冲刺。看到这幅连环画,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海山同志是用最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诠释党的二十大倡导的守望相助、共同致富的精神。我不禁为这奇妙的构思连连拍掌称好。海山同志接着介绍说,2022年,道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2万元,早就实现了全面小康,今后将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村的新征途中贡献道崇人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三角梅乡愁村民美丽的三角梅作文小学中年级(2023年1期)2023-02-12永远的乡愁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乡愁科教新报(2021年24期)2021-08-25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九月的乡愁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三角梅风流一代·青春(2019年6期)2019-06-19家乡的三角梅快乐语文(2018年33期)2018-11-29三角梅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推荐访问:乡愁 散文 道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