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南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①

时间:2023-06-14 19: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颜红叶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从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持。

(一)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通过调查工作能够发现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的相关内容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能够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培养新一代的优秀青年提供支持。

2.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所针对的调查对象是海南省的高校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300 份,回收了275 份,有效问卷250 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线上发放方式,线上发放需通过微信、QQ 等渠道将问卷发放给受调查者,受调查者填写完毕后,信息会自动反馈于调查者。

3.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共计21 道选择题,分别针对海南省的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实践状况进行调查。

(二)新时代海南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

1.认知现状

所谓的认知现状是指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别是60.61%、32.9%、5.19%、1.3%,数据的含义分别代表“并不是十分了解”“较为熟悉”“十分了解”和“十分不了解”,共计四种。同时,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按照信息的获取内容多少依次排序是:网络媒体、学校教育、家庭熏陶、自主学习、其他。

2.态度现状

所谓的态度现状是指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秉持的态度。其中包括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自我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以及大学生是否会自觉参与到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针对前者,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别是55.84%、41.99%、2.17%,分别代表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带来作用,但是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以及不能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共计三种。另外,超过90%的学生明确表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被传承和弘扬。

3.践行现状

所谓的践行是指大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部分的调查数据显示:21.6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几乎不阅读唐诗宋词,55.84%的学生偶尔阅读唐诗宋词,22.51%的学生经常阅读唐诗宋词。而且,15.15%的学生几乎不会观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诗词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另外,57.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观看此类节目,而27.27%的学生表示经常会观看此类节目。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问卷调查的数据分别是56.65%、34.35%、19%,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不参与书法相关的活动和偶尔参与书法相关的活动,以及高校大学生表示自己会积极参与到学校所举办的关于书法的比赛活动中。

(一)社会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1.文化的多元性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对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但思想并不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冲击。这种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三观”逐渐扭曲,例如,拜金主义会导致大学生盲目崇拜金钱,金钱至上,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另外,还有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文化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扭曲,导致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三观”。

2.社会的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社会的文化建设力度不足,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首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所举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过于单一,无法持续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社会生活中,对于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环境所提出的支持政策较少。只有积极的政策才能够引导社会公众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就无法在社会生活中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虽然我国针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系列政策,但是当前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主要针对高等院校,而忽略了社会生活。

(二)从高校的角度来看

1.高校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助力高校大学生成长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调查发现,学校层面依然有改善和提升空间。海南省的各大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所提出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但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呈现主题多样化的特点,部分学校没有系统聚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方面,也没有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主要课题设计系统活动。

2.文化教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高校文化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种类较为单一,高等院校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疏漏。所设计的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各大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应当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而不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当前的课程设置以后者为主题,课程开展的效果有待考证。此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亟须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当前,高校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被动型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无法引导学生参与到高效学习的过程中。

(三)从学生自身来看

1.缺乏辨别不同种类文化性质的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心智并不坚定,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和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其思想受到不良诱导,则对其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低

大学生更加关注学习所能够带来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业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够带来的价值是无形的,并不符合当代大学生对于价值的看法,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因此学习积极性较低。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高校生活,抑或是家庭生活都没有烘托出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无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更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全面

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成体系,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大部分的学生仅对经常提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例如,四大发明等。对于篆刻等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知之甚少。另外,当代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全面。如当代大学生了解四大发明,但是了解程度不足,不能细数四大发明的过程以及巨大意义。

4.文化认知和践行之间仍存在距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了解或十分了解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经深度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认知,却不能影响其日常的行为。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学习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而且必要。然而,表示愿意自觉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中的学生却少之又少。特别是社会上频发的各类违背价值观与传统礼仪的事情,也在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当被问到遇到老年人摔倒会不会主动帮扶时,68.5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帮扶,但有30.31%的大学生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另外还有1.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并不愿意提供任何帮助。根据数据调查的结果可以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自觉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不一致。

(一)打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1.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全社会打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应当从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起。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容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朗朗上口,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加强对社会文化的建设力度

在全社会打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文化部门应当承担起社会职责和公共职能。文化部门应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例如,文化部门可以组织研学活动,为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二)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主阵地作用

1.烘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高等院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聚集地,应当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如果能够在高等院校内部举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主题活动并组织相应的社团并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策划活动形式、决定活动内容,那么就可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动所有的大学生参与到学习主题活动的过程中。

2.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各大高等院校都应当积极开设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课程,其应当包括必修内容,也应当包括选修内容。其中,关于必修内容要求所有院系的学生都参与,并且学校应当提高考核合格分数线。关于课程,则应当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选修至少一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高等院校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求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的能动性

1.自觉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帮助学生掌握辨别各类外来入侵文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帮助学生学习辩证看待某种事物或思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2.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的积极性和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和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社会角度出发,要在全社会内部提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出发,要帮助学生转变价值论的学习思想。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被灌输的思想是:“学习就是为了改变命运”。这也是大学生产生学习价值论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在其大学生活中不仅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还要针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提前规划,因此学生的时间被分割,学习气氛紧张,价值论的理念被深化。这种思想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功利性的表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悖。社会和高校以及家庭都应当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3.深入全面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在持续学习中才能够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以此作为基础,充分认知到自身的不足,持续学习,自觉践行,并能够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大学生仅仅停留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上,那么根本无法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终身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底蕴。因此,深入并且全面地了解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十分必要。

4.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应当根据内心的判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准则应用在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自觉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守道德和纪律,加强自律。

综上所述,我们要有效促使当代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海南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思路和意见。

猜你喜欢弘扬中华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7期)2022-10-31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弘扬《国风·秦韵》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人人健康(2017年8期)2017-05-02

推荐访问:海南 中华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