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十五篇)

时间:2023-05-15 17:4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十五篇),供大家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十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4分)

答案

【小题1】(4分)(1)约定 (2) 通“否”(3)丢下、舍弃 (4)拉

【小题2】(4分)①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题3】(4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小题4】(4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几个字词古今义都不同,要注意辨析。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中”“舍”“去”“期”“信”,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直接引用“友人惭”前一句即可,注意要按要求引用原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孩子的语言分析概括其性格特点,对其“入门不顾”的做法要一分为二的分析,即指出其合理性,又要说明其行为的不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二

陈太丘与友明陈太丘与友明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就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君在不( ) 相委而去( )

与友期( ) 太丘舍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ǒuwěi

2、约定 不在等候就走了

3、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4、“略”。(意思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三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4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抛下别人就离开了。

(2)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意对即可)

2.要有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时。(言之有理即可)

3.不过分,对于守时的人来说遇到了不守时的人当然会弃之而去。

4.“略”。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从中我获得许 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但那个人没有按时来,陈太丘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到了,就问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陈太丘去了哪里?陈元方回答道:“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来,已经离去了。”这个人听了大怒,骂起陈太丘来,陈元方就回答道:“你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不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边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去努力,那么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聪明机智这一点,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值得让人学习的人!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五

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下车引之( )

④入门不顾(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本文可以看出陈太丘的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元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3、①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②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4、言而无信却又无礼的人,自己失信,却怪罪别人,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意对即可)

5、是一个聪明懂道理的孩子,品格正直不阿。(意对即可)

6、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尊君在不 ( )

(2)元方入门不顾 ( )

(3)期返而食 ( )

(4)方与之食 ( )

2、 下列选项中的“之”与“起之不食以俟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

a、下车引之

b、起不食待之

c、方与之食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古代的诚信故事或者关于“诚信”的名言吗?(写出一个故事或一句名言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否”

(2)回头看

(3)约定

(4)才

2、d

3、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老朋友到了晚上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一直)等他。(意对即可)

4、诚信的古代故事如:曾子杀猪商殃变法(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晋文公退避三舍;
诚信的名言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不信者行不果。(答案不唯一)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七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
④入门不顾: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a.昂首观之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d.使之冲烟飞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

【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2】(2分)b

【小题3】(4分)①(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掌握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加强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注意本题中古今异义字词和词义的变化,比如“期”,古义为“相约”,比如“强”,通假为“僵”。

【小题2】回顾一下所了解的“之”有哪些用法,先判断例句中“之”字的用法,再判断选项中“之”的用法,

【小题3】把关键的字词解释准确,“藐小”:细小;
“纹理”指表面细微的纹路;
“期”:相约;
“委”:丢弃;
“去”:离开。

考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点评:本阅读很容易,小题少,内容简单。要题是比较阅读,应该要出一与两文有关系的理解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八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期日中 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 乃 __________

(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期:约定 乃:才 不:通“否”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题2:略

小题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4:做人要重礼守信,围绕这一点谈

小题1:

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约”“时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于是就”“才”“却”“你”等含义,“不”通“否”,表疑问,“家君”,是自称其父,“令尊”是敬称别人父,要注意区别。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把“期”与“日中”解释好即可,期:相约,“日中”,本意为太阳在中天,意为“中午”。第二句把“引”与“顾”解释清楚即可,引:拉,顾:回头看。

小题3:

试题分析:从有关“友人”的言行和元方的态度的文字中摘引即可,注意要用文中的原话,不能自己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紧扣文章“诚信”这一中心思想感想,结合文意,即用文中的情节说明,结合实际,即用生活现象说明。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a、 未如柳絮因风起 b、 尊君在不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 元方入门不顾

a 、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 、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a “尊君”是谦词,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称呼。

b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讲论文义指的是谢太傅虚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

d 《咏雪》一文着重写雪优美的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答案:

a、 因 趁,乘 b、 不 通“否”没有 c、期 约定 d、 顾 回头看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遵守时间,不守信用的人

①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十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怒看,暴走监。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 已去,去() 引之,引() 友人惭() 尊君在不,不()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约定) 已去,去(离开) 引之,引(拉) 友人惭(惭愧)

尊君在不,不(通否)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无信 )和( 无礼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讲诚信 )。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十一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给下面名子划分节奏

元 方 时 年 七 岁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3.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元 方/ 时 年 七 岁

2.(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3.(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5.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意对即可)

6.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十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聪明、机智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十三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 )

②已去( )

③门外戏( )

④尊君在不( )

2、翻译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句中标注两处)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陈元方是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请再写出一个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及其故事。(要求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约定 ②离开 ③玩耍 ④不通否

2、(父亲)等你很久,你没到,他已经离开了。(意对即可)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示例:曹冲称象。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十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2)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和“”两点反驳。(2分)

【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1】

(1)委:丢下、舍弃

(2)顾:回头看(每空1分)

【小题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1分)

【小题3】无信无礼

【小题4】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顾”“委”需要学生课下重点总结常考到的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中”“乃”“至”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段,答案锁定在:“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篇十五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①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④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约定;

②才;

③丢下;

④拉

2.语言(对话)描写

3.对,对于不守信誉的人拒之门外也不为过。不对,他是没有遵守约定,但是他已经悔过可以原谅。(言之有理即可)

推荐访问:文言文 阅读理解 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理解(十五篇)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