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时间:2022-03-21 09:37:2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是我国现阶段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之一,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改革与创新机遇。文章根据地方高校国际化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根据地方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特色,探索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高校国际化;音乐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44-02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中国政府在2015年3月提出的倡议,该倡议提出加强沿线国家的合作,以共赢、发展、和平为理念,坚持走创新型的国际化发展和平路线,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布局。‘一带一路’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是增进理解与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之路。”[1]2017年5月,“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正式成立,增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方面的深度交流,是一个通过音乐促进相互理解交融、借鉴充实、共同完善音乐教育发展的寻路历程。“一带一路”带来的文化红利,开启了全球音乐文化教育合作交流发展的新时代。
  地方院校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洪流中,融入“一带一路”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将成为各级地方高校关注的重点。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办学理念相对落后、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互动不足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与推进实施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一带一路”的人才支撑的类型与特征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面向社会需求同时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发展,应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才的类型趋于创新型应用人才、海外华侨人才、急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的方向。在解决“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问题方面,关键点都是解决人才的问题。
  (一)创新应用型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探索型的音乐人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的支撑和保障。在“一带一路”战略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下,肇庆市地方高校将“适应社会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纳入音乐学专业教学体系中,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释放地方高校办学活力,培养出具备全面素养,既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又能从事社会音乐普及工作的音乐人才。立足于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较强创新与研究能力的音乐教育类人才,推进沿线国家“一带一路”一体化的发展。
  (二)海外华侨音乐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区,海外华侨华人已经融入到当地社会中,非常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法律、环境等各方面。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是可以信任的重要资源。海外华侨人才具备海外生活的经历,他们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对西方音乐文化内涵理解深入。制订民心相通的海外华侨人才人脉涵养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华侨音乐人才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我国跨文化交流进程和提高国际竞争的软实力。
  (三)急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一带一路”语言种类丰富,对语言人才的需求迫切。小语种方面的音乐人才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人才类型。“一带一路”覆盖的西亚、东南亚等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而从2010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末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20多种。[2]小语种的专业音乐人才也相对偏少,当前国内“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刚开始起步,还不能满足需求;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方面的小语种人才严重匮乏将会阻碍“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建议启动国家“一帶一路”语言能力培养计划,调整培养思路、优化人才培养的路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跨文化社交能力,具有广阔与开放的外语应用视野的创新型音乐人才。
  二、地方高校国际化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国际化外语应用水平较低
  全球经济HYPERLINK"http:///Economy/"\o""\t"http:///fazhanzhanlue/201704/_blank"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中国加快与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对各个专业的人才的外语水平有较高要求。目前,地方高校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把学生融入到跨文化的学习环境HYPERLINK"http:///huanjinggongchenglunwen/"\o""\t"http:///fazhanzhanlue/201704/_blank"中,外语授课的音乐相关课程较少。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行通识化发展,将外语教学与专业学科学习深度融合。强化外语实践HYPERLINK"http:///SheHuiShiJianBaoGao/"\o""\t"http:///fazhanzhanlue/201704/_blank"能力训练,尽可能地使音乐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与国际接轨,经常采用外语授课,建立国内外联合办学的多语种音乐学专业实践基地,培养熟悉国际法则以及对外贸易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拓宽合作办学的空间、规模和层次,拓宽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课程设置偏重技能训练
  目前,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偏重演唱与演奏的技能训练,教师也大多注重学生演奏与演唱技巧的提升。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教师的经验为主,学生的作品音乐内涵与作曲技术、音乐历史等综合的艺术素养的学习环节较为薄弱,教学模式存在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因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走出知识与技能的狭窄范围,追求音乐技能与社会的多元融合,保证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核心审美素养的基础上,打造国际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拓宽音乐学习的路径,实现“一带一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终极意义。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路径 高校 地方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