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学者感受《红楼梦》的伟大(散文)

时间:2022-03-19 09:37:4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瑞士著名教授、著名汉学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系终身教授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相识,他把中国的三十六计介绍到西方,用十七种文字出版,不过书名不是《三十六计》而是《谋略》,成为在西方深受欢迎和畅销的一本哲学书,他因此闻名世界。
   我深为胜雅律热爱中国而感动,更感动于他愿意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把中国的《三十六计》和《红楼梦》等中国的古典著作和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世界。一来二去,我们成了笔友,忘年交。他详细介绍了痴迷中国文化和三十六计的起源。


   胜雅律出生在瑞士威勒采尔的一个书香之家。1963年中学毕业那年,他在父母的朋友家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汉字,并且一见钟情。那年秋天,他进入苏黎世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又到漢语系学中文,双管齐下,同修两门专业。1971年,胜雅律通过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律师。但是他却没有沿着自己铺平的道路前行,为了圆他的中国梦,他来到了东方,先后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留学。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使胜雅律接触到了三十六计。“台北师大国语中心的老师有一次突然跟我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我就问老师,其他的三十五计策是什么?结果老师说:‘你问住了我,我也不太清楚。’当时我住在台大法学院的男生宿舍,周围都是中国同学,因此我就问过他们,知不知道三十六计。过了两三天,有一个同学拿着一张纸,在纸上他自己亲手写的三十六计计名。过了几个星期,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去一家书市,忽然这个同学从一个书摊拿了一本书,说:‘这是关于三十六计的书,你不是对它感兴趣吗?’于是我就买下了这本书,这就是我的第一本关于三十六计的书。”胜雅律笑着回忆说。
   胜雅律1975年到1977年曾在北京大学进修历史和哲学专业。他亲历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在那两年中,毛泽东主席逝世,“四人帮”被打倒,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来临。第一年,他选修的是历史系,上的第一课是批林批孔,分析孔子的阶级立场。他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上课的时候,从来没有听到过阶级分析这个问题和认识社会的方法。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他越来越认识到三十六计的重要性。他发现在报纸上和北大的大字报区,充满各种批判所谓“死不改悔走资派”的文章,但是文章里面从不提所谓的“走资派”的犯法行为,批判文章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文章中充斥着“计谋”,即攻击政治对手的文章不批评对方犯法,而批评对方耍了某某计谋,或称“阴谋诡计”。1976年秋,毛主席逝世不久,他发现中国的报纸突然变了调子。《人民日报》的社论是,“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他觉得,不好好研究三十六计,就不懂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于是,他潜心钻研,把古汉语的难关一一攻克。在北大的第二年,他选修的是哲学。作为法律专家,他想通过哲学了解中国如何运行。这期间,他发表了不少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作用。回国后,他就根据多年的研究,结合西方的哲学,开始了构思《谋略》一书的框架,把三十六计作为核心故事,扩展为东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方法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胜雅律开始用三十六计的眼光观察西方社会的一些现象,对西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我开始认识到三十六计不仅仅是中国的东西,它有普遍的全球性的认识价值,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我写的《智谋》上册中,我选了许多西方世界的例子,将三十六计这门中国学问加以全球化。”
   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先生被誉为西方智谋学的领军人物。他花了数十年的研究之后,发表了第一本给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三十六计的书。1988年,《智谋》上册德文版在瑞士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多次再版,并先后被译成荷兰文、意大利文、中文、英文、法文等12种文字,全世界发行量达到50万册。
   胜雅律在写《智谋》上册的时候,三十六计只写了十八计,由于当时不知读者是否欢迎,所以没写全。也算是略施小计,投石问路。看到读者已被吸引,很喜欢这本书,他于是在2000年又出版了《智谋》的下册。被译成17种文字,全球发行量超过了百万。2006年8月,《智谋》上下两册的中文版在北京出版,回到了“三十六计”的故乡中国。
   在2014年9月中旬,他和夫人来北京参加会议,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宴会。70多岁的他,瘦高,尽管白发苍苍,但是,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席间,他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为大家朗读了一篇他事先写好的中文贺词,写的是中国和瑞士友好的话。他的中文发音标准,而且非常喜欢用成语,四个字的成语,在他的谈话中非常频繁出现。宴会后,我送给了他三本书,我的这三本英文书分别是小说《The Hell and the World》、散文集《UP-Streaming》、诗歌集《The Songs of Harmonization》。胜雅律欣然收下,并表示带回瑞士后好好细读。
   然后我陪他们夫妇浏览北海公园,并送他们到他们要去的宾馆。途中,他问我最早接触《三十六计》的时间,我告诉他:“是在高中的时候。”他说:“不对,那时候你们国家在批林批孔,没有印刷出版《三十六计》。只是在军队高层中有一种参考资料。”我说:“您说得对,我读的就是那本竖版的蓝色封面的参考资料,一本线装书。但是当时我看不懂,都是古汉语。直到大学时学习了古汉语,才明白里面的意思。”
   他笑了,点头称是。“就是那个蓝色封皮书。《孙子兵法》和古代的《三十六计》太伟大了。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喜欢计谋?”
   我说:“不能这样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计谋。计谋这个词,是个贬义词。优秀的军事家和领导者讲究谋略。普通人不需要这个。坏人总用计谋。”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的回答滴水不漏,堪为我师。”
   我说:“折煞我也。我至今对《三十六计》一知半解。您是我的老师,我要向您学习。”
   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凡事在于谋。”

推荐访问:红楼梦 瑞士 散文 学者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