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若干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11 09:40:3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社会,什么样的队伍为广大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统领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合力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68-04
  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6.12.028
  在第六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中国未来道路的发展走向,决定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此必须高度警醒。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在现代信息社会,什么样的队伍为广大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队伍是基础,课程是途径,网络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和土壤。本文主要探讨意识形态工作中队伍、课程、网络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试图提出参考的解决路径。
  一、队伍
  (一)现状与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从狭义上说,包括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党团工作者等;从广义上说,是全体教职工队伍(仅从高校内部范围来讲)。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党团工作者直接和学生打交道,直接肩負意识形态工作职责,特别是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排头兵”。
  意识形态问题,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直接承担教学任务,需要在对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待与解释。目前高校的主力教师基本都是中青年教师,对国情、社情、民情了解不充分的情况客观存在,尤其在复杂形势的领域,有的教师无法解释重大理论问题,或者无法针对学生的困惑做出合理解答,这就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工作在意识形态阵地的第一线。相比专职教师,他们和学生的日常交流与互动更多,但往往更多担当管理班级行政事务的职责。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的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要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但是,由于高校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队伍都存在配备不足、人手紧张的情况,因而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忙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生活服务等工作做的还不够,忽略或者没有更多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外,高校中其他课程的教师往往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其他教师不承担此项责任,所以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系统了解和学习不足的情况,也存在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些关键问题的情况。
  (二)解决路径: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关乎高校的办学方向。高校的全体教师都负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任,都应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方面,加强教师自身本领和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建设。教师本身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要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教。另一方面,高校党委应该主动以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机制,定期外出学习、组织国情调研等,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要用科研支撑教学,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连,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完成规定数量的科研学术工作,有效地把科研精华转化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要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合力。对专职教师来讲,评价他们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职称。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价的标准普遍更注重科研,这也导致部分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上,对教学内容、方法的钻研不够。高校应自主探索建立符合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对辅导员队伍,应优化选拔机制,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按照《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的意见,高校中实行按岗评聘,一人一岗。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除承担管理职能外,同样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也有一定授课任务和科研成果,不能评聘职称对他们是很大的冲击,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建议可以试行管理岗为主,职称岗评定资格的办法。一方面按教师职称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职务,另一方面对其中的优秀者专门给予领导职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吸引力,提高辅导员队伍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若干问题|高校|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