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面前的萧何与曹参

时间:2022-03-09 09:48:1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年,有两位文韬武略的大臣,本来是相知、相敬、相爱的同僚,他们勠力同心,襄助汉高祖刘邦灭掉秦、楚,一统天下。鼎革汉立之后,因序功排次,而生出了嫌怨,从此分道扬镳,数年不相往来。最后,二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打下的江山长治久安,终愿捐弃前嫌,重拾旧好,接力受任,率领文武百官,驾驭着汉廷这架大车稳固前行,从而打下二百年基业,他俩就是先后出任开国丞相的萧何和曹参。
  萧何本是秦朝沛县(今江苏境内)一个主管官吏的小头目——主吏掾,曹参也是沛县的一个小头目,是一所监狱的狱长——典狱掾,这两个在县里的小官吏,官儿小志向大,都对秦朝暴政深恶痛绝,一心想要推翻它,又都很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有辅佐更高明、更有胆识的英主,才可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他俩一面为秦朝劳作,一面静观其变,择良主而辅,以待天时。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理想,用时下的话讲,便结成了生死之交的铁哥们儿。
  萧何远见卓识,谋略超常,性格谨厚平和,既善识人,又会行事,很早就看出刘邦非等闲之辈,于是对这位有野心、宽仁大度、敢担当又有点儿痞性的同乡,倍加呵护。刘邦为布衣时,嗜酒好色,常耍无赖,被人告官,萧何常常袒护他;刘邦当上负责一亭之内行旅食宿、禁查盗贼的小亭长后,按照秦朝官制,本为萧何下属,可萧何却视之如上司,偏愿听命于他,而且鼎力相助。有一次,刘邦带着一帮人到秦朝首都咸阳去服徭役,行前,沛县众胥吏每人资奉钱三百文,唯独萧何资助五百。刘邦斩蛇起义后,萧何带领族人数十位加入响应。
  刘邦率领诸将攻入咸阳,众将官急可可跑入皇宫和各个高级衙署,疯狂抢劫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丞相和御史两府,将二府所藏秦律令、文书、图册等档案图籍收管起来,为日后刘邦打天下、理社稷,具知全国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饥民所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此后,汉、楚相争,萧何为刘邦荐韩信,镇关中,供军需,训士卒,抚百姓,使民爱汉反楚,定制度,铲除异姓王,稳定天下,做了许多事情,功勋卓著。
  曹参能文会武,忠厚勇敢,刘邦率沛县父老举义旗时,他以中涓(关系近密)跟从,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破秦军,略众地,攻城野战,横扫千军,佐刘邦入咸阳,击碎了秦朝这架统治机器。之后,战项羽,平三秦,守关中,灭魏王,镇齐地,破黥布,定沛域,斩将搴旗,勇冠三军。据史籍记载,曹参共灭掉二国,生俘二王、三相、六将军、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攻陷一百二十二个县乡,功劳巨大。
  风云际会,时世赋予,萧、曹这两位秦朝基层刀笔吏,本碌碌未有奇节,只因选对了主人,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在不同战场上遥相呼应,尽展韬略,同心灭暴秦,诛强楚,剪除异姓王,平定海内,各自都建立了丰功伟绩。
  老哥俩多年跟着刘邦转战南北,或支撑危局,或独当一面,胜败全都经历过,没有死在疆场,还获得了重赏,这本是极其幸运的事情,可就在加官进爵、排序位次时,产生了嫌隙。众将官认为,曹参在战争中攻城略地,身先士卒,身被七十余创,功劳最多,宜居第一。可刘邦偏向萧何,心愿是萧何第一,见众人表了态,就不便说了。这时,一位名叫鄂千秋的关内侯,悟到了刘邦心思,站出来说道,你们的说法全错了,曹参之功,一时之事;萧何之功,万世之事,岂能让一旦之功,加万世之上?萧何应第一,曹参次之。鄂千秋的这番话,正中刘邦下怀,于是刘邦发话了,大家都知道打猎吧,追杀鹿、羊、兔子等走兽,那是狗的事情;去哪里追杀,何时放狗,是人的职责,你们皆是“功狗”,萧何乃是“功人”,更何况,你们宗族中仅你一人随我打天下,而萧何率领宗人几十口子跟着我,我得对得起他和他的族人。帮主既然替萧何讲话,群臣也就不敢再吱声了,曹参自然也无可奈何,气得愤然而去,远离了都城长安,跑到东部齐国去做官了。
  萧何荣膺了汉朝的第一任丞相。他在任上,计诛了善战震主的韩信,制定了汉朝法律,营建了汉宫,起用了贤人,恢复了传统文化,与民休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序。可唯有一事,让他在理国家、安社稷中,偶生烦心情绪,那就是曹参这位老朋友对他的不理解,他不愿与曹参比能耐、争功劳,心底对曹参的文武才略是敬佩的,并有着自己的谋划和安排。
  曹参到了齐地,当上了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国相,辅佐劉肥治理广阔的齐国。刘肥年轻,不谙政务,曹参召来当地有威望、有文化的长老诸生,征询他们治理齐国的建议,可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大家说,当地有一位专门研究黄老之术的盖公,请来问问他,曹参便花重金把他请来,盖公到后,说天下苦秦久矣,楚、汉又干戈多年,地方凋瘠,百姓贫苦,此时施治,最好的策略是清静无为,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只要把社会治安管理好,其他任由百姓去做,如此,则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发家致富。曹参接受了他的建议,实施黄老政治,无为而治。相齐九年,齐国大治,人称贤相。
  惠帝二年(-193),65岁高龄的萧何,因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病倒了。惠帝亲往探视,并趁机问他,百年之后,谁可替代?在这关键时刻,萧何挣扎起病体,大声说道,曹参可代,如果陛下以曹参为相,我死而无憾。一位二千多年前的封建官员,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永葆汉室江山,临殁,居然举荐了对自己怨怼的人,其精神境界是何等的高尚!
  曹参做了西汉第二任丞相,反思自己,感觉治国理政,远不及萧何,因此,一尊萧何遗规,无所更易,继续在全国推行黄老政治,传承萧何大业,故有“萧规曹随”之誉;同时,也有感激、愧疚、怀念萧何知己、荐己和信任的情愫。
  反观时下,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副职对正职不满,或不能同心同德、合舟共济、配合工作,或工作起来消极懈怠,甚至关键时刻掣肘、拆台,更有甚者,直接加害性命,怀这样卑劣品行之人,和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相比,着实令人羞愧赧颜。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推荐访问:国家利益|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