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月》八大组合段分析

时间:2022-03-09 09:38:5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符号学,研究符号的学问。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电影符号学家麦茨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电影研究,开创了电影符号学,在其《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一书中针对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概念,为我们分析电影组成与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1]将本文将尝试用麦茨八大组合段理论分析电影《八月》。
  关键词:《八月》;电影符号学 ;八大组合段
  一、符号学及电影符号学
  什么是符号?有人认为符号无法定义,有人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有人认为符号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他独立存在,并和其它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勃兴于美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前苏联,经过不断的发展,符号学理论不断的向其它领域渗透。而索绪尔被认为是现在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其符号学理论集中在语言符号学,提出了著名的“符号的二重性”理论,即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分别体现符号本身的形式和意义。[2]微言大义、予物以情,意义被赋予在物质载体上。拉康说:“能指漂浮于所指之上”。
  电影符号学不同于语言符号学电影符号学常被认为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电影符号学家麦茨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电影研究,出现电影符号学。[3]电影符号学属于研究电影语言的表意系统和组织规则范畴。电影的影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或是表象,还能揭露影像潜藏的意义,本质上有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然影像由于音素与语素的缺失,使其不具备最小的符号单位,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时空结构,包罗万千,交错繁杂,其综合性特征致使其不能拆分,能指与所指的对应关系弱化。电影符号是以声音、画面、造型、光线、服饰、字幕、场景、物品等外在形式的能指来实现意指功能。因此,电影符号的能指包括声音、画面等因素。电影符号的所指是镜头间的相关性。
  电影符号学研究中,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和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理论最具代表性。[4]本文将以张大磊导演的《八月》为案例,用八大组合段进行符号学分析。
  二、八大组合段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中期,麦茨在承袭索绪尔、李维·史托、罗兰·巴特等对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经典的叙事组合段理论——八大组合段。他认为镜头构成场景,完成连续叙事和表意、场景构成组合段。大组合段切分电影作为叙事话语结构艺术的深层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独立功能和结构的电影铺排手法。[5]
  (一)自主镜头
  根据镜头数量划分为独立镜头和组合组合段。自主镜头也叫独立镜头,有独立意义的镜头。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长镜头。自主镜头包括:非电影虚构世界的插入镜头(影片以外的事件)、主观插入镜头(角色体验到的非实际存在的内容,如回忆、梦想等)、被移位的电影虚构世界中的插入镜头(在一个形象系列中被特意插入了另一形象),以及说明性插入镜头。
  (二)非时序平行组合段
  组合段按时序划分,可分化非时序组合段和时序组合段。非时序组合段包括平行组合段和括弧组合段。平行组合段指由交替出现的两个或多个并无严格时间关系的叙事部分构成的组合段。平行组合段同平行蒙太奇的区别在于交替讲述两件或多件事情时,平行蒙太奇交替讲述的不同事件彼此有准确时间关系,而平行组合段所讲述的事件之间并无严格时间关系。
  (三)括弧组合段
  通过照明效果串连起回忆等镜头序列,通常用淡入淡出,融入融出,划入划出,摇镜头等来组合连接。表示回忆、想象等内容的组合段。它与插入镜头的区别在于,一是有明显的照明效果,二是它插入的不是单个镜头,而是由几个镜头构成的组合段。[6]
  (四)描述組合段
  时序组合段下分描述组合段和叙述组合段。描述组合段具有有序的时间关系,只做描述,不承载叙事功能,通常在影片中作交代背景和环境。
  (五)交替组合段
  交替组合段在叙事组合段中间,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是直线叙事组合段,具有两个以上叙事线索的就是交替叙事组合段。它交替叙述两个或多个同时进行着的事件,是电影中常见的组合段形式之一。把同时发生的几件事同时呈现,影像的交替相当于事件的同时性。[7]
  (六)场
  直线叙事组合段分为场和段路。场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譬如话剧中的一场。如果从戏剧的三一律原则来看,即遵循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事件的原则。能指与所指时间相同,中间没有省略,直观纪实。
  (七)插曲式段路
  又称单一片段。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非连续性时序的镜头段,意指某个单一的事实过程的就是单一片段。区别于场,不具备完整性。但这种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往往具有概括性。
  (八)一般式段落
  同是意指非连续性事实的组合段,一般式段落与单一片段插曲式段落的区别在于所意指的不是单一的事件的过程,而通常是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事件过程。[8]影像跳脱,散漫、无组织性。
  麦茨的组合段理论是目前为止能最有效对叙事结构进行分析的理论,几乎适用于所有影片。区别仅在于有的影片特征的明显与隐晦,或是表现的多寡、侧重。
  三、《八月》案例分析
  影片《八月》是张大磊的处女作,第五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影片,2017年3月24日上映。影片采用生活流叙事方式、平实缓慢,呈现了导演的独特静水深流的平实风格。张晓雷升学、父亲因国企改制面临失业、太姥卧病在床三条线索交错,用影像写日记的方式,散文诗式的表达描摹了90年代的个体记忆。导演张大磊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了张晓雷上升初中前最后一个暑假那如昙花一谢的时光。从张晓雷的视角切入大人的世界,实际是导演回忆往昔的自传式电影。

推荐访问:组合|分析|电影